落地窗外是一个原本保留下的庭院,有露天的小水井,视线比较开阔,墨痕将老家的廊架搬到了这里,还用收集的很多老石墩摆放了盆景。下雨的时候,坐在茶室里听听窗外的雨声,特别惬意。
中间大厅的层高有5米,为了让空间更聚气,墨痕把传统宋式寺庙建筑的木梁架搬到了家里。这些木头已经有上百年了,皮壳的纹理既丰富又有细微的变化,一方面降低了层高,也让家里有了温暖的气息。
进门没有玄关、鞋柜,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枯山水的日式景观,铺设了一些原石的踏步,将通往卧室和茶室的动线区分开。
为了让这种山水的情怀,自然地长在现代的房子里,徐明专门跑到宁波奉化的山里找石头,精挑细选了50多块,每个都有五、六百斤重。
考虑到楼板的承重,他还精心计算了每块石头的重量,想尽办法把它们切成薄片。安装后发现石头的高度不够,又咬牙拉回了宁波重新加工。最终两人一起选了10块,放在了门口的廊道。
整个一楼的采光,全部来自朝北的飘窗,靠4扇移门控制进光量。门的顶部,设计了一个气窗,天气好的时候,光线通过气窗射进茶室,让床之间的茶挂、插花显得格外有精神,有点中国园林中借景的意味。
小茶室摆放的茶台,三五十公分见方,是墨痕自己设计的。因为是席地喝茶,所以参考了宋代高僧法座的设计,保留了脚踏的形式,再增加一点宋代的曲线,很别致。
竹质的花器、月亮罐,大多是他收藏的。墨痕下班回来的途中,看到合适的植物就直接薅回来,随手插上。(文章来源于:我的图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