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城市开发边界
明晰市区的开发边界:市区要把开发边界锁定在北至瓯江(含七都岛),西、南方向至金丽温高速(含延伸线)、东至滨海大道的204平方公里范围内,集中配置要素、资源和项目,真正把中心城区做强做优。
明晰产业集聚区的开发边界: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以及各省级产业平台,明晰开发边界,聚焦核心区域,实现项目的科学布局、集中布局,提高开发建设水平。
明晰县城、中心镇的开发边界:各县(市)要根据地方实际,对县城、中心镇的开发边界予以明确,在边界范围内布局落实一批有影响、定走势的重点项目,显著提升县城和中心镇的集聚辐射能力。
2城中村改造
完成“签、拆”任务:加大攻坚力度,确保今年启动的市区城中村改造项目9月全部签约、年内全部拆除,3年完成204平方公里内80个村、3万多户的改造任务。各县(市)要主动对标、自我加压,启动实施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。
做好“清”的工作:确立“99%等于零”的理念,集中力量做好扫尾工作,确保做到100%;对已经拆除的城中村,及时做好土地清理工作。
写好“用”的文章:提前确定做地、储备、出让计划,强化精准招商,引进一流企业、一流项目;确保年内启动一批拆后开发的示范项目。
3城市有机更新
大力推进市区道路综合整治:明确三年31条主要道路、总长约180公里的综合整治任务;年内确保完成“1+7”道路综合整治任务。其中瓯海大道、汤家桥路确保在9月中旬以前完成综合整治任务。
联动推进旧住宅区、支小路、背街小巷综合整治: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方案,突出沿路沿河等重点部位,分类推进旧住宅区平改坡、立面出新、综合改造、成套改造等工作,建立完善旧住宅区物业管理体系。滚动推进以打通“微循环”、优化“微环境”为重点的支小路、背街小巷综合整治。
启动实施县城和乡镇所在地综合整治:各县(市)要以主要道路及沿线综合整治为重点,结合旧住宅区、旧厂区、旧市场搬迁改造,启动实施县城综合治理;各乡镇所在地要突出以主街区和通景道路为重点的综合整治,体现区域特色,提高建管水平。
4城市交通
盯紧杭温高铁前期工作节点,争取早日融入全省高铁“1小时交通圈”;积极谋划实施温福高铁、甬台温高铁、温武铁路等重大通道,拓展高铁“1小时交通圈”。
加快龙湾国际机场扩能提升和温州港建设,充分发挥国际空港、海港的作用,提高城市的开放度。
加快推进甬台温高速复线、绕城高速、龙丽温高速建设,构建高速公路“1小时交通圈”。
加快推进市域铁路S1、S2、S3线建设,构建市域铁路“1小时交通圈”。
加快推进瓯江路、机场大道、温州大道等延伸工程建设,形成东西向的4条主动脉(含瓯海大道),深化研究以温瑞大道延伸工程(民航路)为重点的南北向道路建设,全面构建市区“半小时交通圈”。
5新城建设
浙南科技城:按照“一年启动建设,三年初见成效,五年基本成型,八年争取建成”的要求,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、科创资源集聚、产城融合建设、要素资源保障四大行动,确保年内起步区初显形象,努力打造“立足温州、辐射浙南、影响全省”的创新高地。
滨江商务区:坚持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水平推进,加快基础设施、标志性建筑、高端楼宇群建设,努力打造成为温州城市标杆区块。
高铁新城:按照“一年拉开框架、两年基本落地、三年初步成型”的要求,全面推进5.19平方公里核心区开发建设,努力打造成为温州交通枢纽和城市门户。
瓯海中心区、龙湾中心区:立足大都市区核心区的功能定位,强化周边地区的一体化发展,进一步提升建设档次。
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:按照产城融合的要求,加快瓯江口新城、滨海新城建设,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。
洞头区:按照瓯洞一体化发展的思路,主动对接瓯江口新城建设,洞头本岛以疏解为主,主攻旅游发展,打造“海上花园”。
各县(市)新城新区:按照温州大都市区规划的总体要求建设,明确定位,明晰功能,突出特色。
6城市经济发展
大力发展创新经济:坚持创新平台、创新机构、创新人才、创新项目、创新资本多管齐下、联动推进,加快构建以浙南科技城建设为核心,以创业创新孵化园、科创型特色小镇、众创空间为基础的多层次创新平台,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和人才公共服务体系,深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,努力构建各要素综合集成、各环节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。
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:顺应制造服务化的趋势,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依托,加速工业企业主辅分离,培育发展信息经济、现代金融、现代物流、科技服务、商务服务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,全面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,完善产业链功能。要加快金融业发展、区域资本市场建设,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,力争到2018年上市公司总量翻一番,新三板挂牌企业总量翻两番,直接融资新增700亿元以上,全面改善区域金融生态和企业生态。
推进城市经济形态重塑:坚持以货币安置为主,大力推进旧厂区、旧市场搬迁改造,推动业主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转型升级,加速制造业向产业平台整体转移、传统市场到重要交通节点和枢纽转型升级。要把旧厂区、旧市场搬迁改造与楼宇经济发展结合起来,谋划建设一批特色街区和“亿元楼”,大力发展楼宇经济、税源经济。
7城市公共服务
重点实施基础教育提升“三年行动计划”,促进基础教育优质、均衡发展,全面提升温州教育水平。
发挥温州医疗资源集聚优势,努力打造辐射浙南闽北医疗服务中心。
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。
创新和完善人才政策,有重点地开展人才社区建设,进一步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。
发挥“民”的优势,深化公共服务领域改革,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,引进落实一批国际化的教育、医疗、养老项目。
8城市长效管理
充分运用地方立法权,针对城市建设管理中的突出问题,制定出台有效管用的地方法规,以制度强化管理刚性,以制度提高管理规范性。
深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,搭建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平台,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和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,解决好“看得见的管不着、管得着的看不见”的问题。
坚持严字当头,深化治“五乱”专项行动,深入开展消防安全“大改造、大提升、大管控、大整治、大落实”活动,保持严抓严管的态势,巩固成效,稳定预期。
加强城市管理体系智能化建设,推进市政设施运行管理、规划管理、交通管理、环境管理、应急管理等城市管理信息资源整合,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、精准化程度。
9城市环境治理
打好环境整治组合拳:以治污水、防反弹为重点,扎实推进清淤、截污等工作,抓好温瑞塘河及平原河网劣V类水整治,打好重污染行业整治歼灭战,打造“五水共治”升级版。要深化“三改一拆”“两路两侧”“四边三化”,尤其要联动推进沿线拆违、绿化美化、广告清理、垃圾清理、破旧建筑整治等工作。
建好中心城区生态功能区:三垟湿地要更加注重湿地本底保护、文化内涵挖掘、建设品质提升和旅游开发,加快工作进度,确保2018年建成开园。中央绿轴区块要按照“整体规划、分步实施”的要求,全面推进基础设施、商办住宅、旧村改造、招商出让等工作落实,打造文化、生态、行政功能相融合的城市标志性区块。
完善环境保护和开发机制:要全面实施环境功能区划,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,强化环境倒逼机制,加大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淘汰力度,防止劣币驱逐良币。要推动现代农业、宿游经济、生态经济发展,谋划建设一批特色民宿、高端民宿和主题旅游特色小镇。
10城市文明建设
传承城市历史文脉,深入挖掘刘伯温、叶适、孙诒让等历史名人的文化价值,充分展现温州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温州人“义利并举、以义为先”的人文传统,塑造更加鲜明、更具时代性的城市精神。
深入开展不文明行为专项教育整治行动,提高市民规范意识,形成良好社会风尚。
要把文明社区建设作为基层管理的重中之重,鼓励引导市民志愿参与城市管理、社区服务,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