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16年民生实事项目采样
实事内容
市区500台公共场所乘客电梯安装物联终端,实现故障自动报警。牵头单位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
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顾建林表示,该项目将保质保量完成,并争取在今年12月底前尽早投入使用。
项目背景
温州装修网了解,2014年12月19日,成为继杭州、广州、南京之后,全国第4个建立该专业处置平台的城市(截至目前,平台共接到来电咨询3792件;救援被困人员6052起;处置故障1425件)。与此同时,市区博物馆、科技馆、大剧院、附二医等16个人员密集型公共场所试点安装了100台电梯物联终端设备,与处置平台对接。由此实现电梯困人或故障自动报警、远程音视频安抚、事件全过程自动记录、数据统计分析等,从而使电梯安全工作变被动应急为主动应急,由传统监管变为智慧监管。
项目情况
据温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负责人李敏介绍,该项目于今年6月28日立项,7月18日进行招投标。8月5日确定硬软件供应、安装单位,8月11日正式进入设备安装施工。11月初,完成500台电梯物联终端设备的布点安装,且调试成功接入应急处置指挥平台。项目实际投入资金总计144.7万元。
硬件方面:全市目前共有99家单位,500台公共场所电梯安装了物联终端设备。其中,鹿城52家226台,瓯海22家165台,龙湾24家107台,瓯江口新区1家2台。
软件方面:涵盖了物联硬件供应单位自有软件(含手机APP功能)和应急处置中心平台系统升级两部分内容。主要功能有9个方面,包括应急功能、信息采集功能、故障报警功能等。
小编走访
在市区工人文化宫,一进入乘客电梯时,就被一个约20寸的显示屏吸引。屏幕左上侧窗口正在滚动播放电梯安全知识视频,卡通人物的形象、略带孩子气的配音“声声入耳”;屏幕右上侧,有4个明确的“禁止标志”;在其下方,一组由状态、楼层、方向、速度等参数构成的电梯运行状态栏,醒目之余,平添几分安全感。
据温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院长金樟民介绍,除显示屏之外,梯内还配有监控与热源感应器,这样就起到了安全可靠、救援高效的效果。形象地说,如同给电梯配了“管家”,让它自己会说话。
会说话的产品,赢得使用单位的好评。那么“实战”效果如何呢?温州装修网获悉,今年10月,作为使用单位之一的市中医院就发生了一起清洁工被困客梯的案子。其电梯物联终端设备在收到信息后,平台工作人员随即调取视频进行了确认,并在第一时间联系了维保单位的工作人员前去救援。最终,该名清洁工得以迅速获救。
经验之谈
顾建林(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):保障民生领域安全,特别是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,是市委市政府赋予质监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。安装电梯物联终端,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需要。通过“互联网+”在电梯监管中的应用,既增强了监管的有效性,又找准了电梯“生病”的源头性,同时也提高了救援的时效性。
一直以来,该项目得到了市里的重视与支持,相关市领导多次听取专题汇报,并到现场督察进度情况。而我们局在时间紧的情况下,努力做好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。
首先是早做谋划,确定以城区为中心向周边覆盖的布局,相应制定方案、落实分工。
其次是科学施工,积极对接相关部门,落实资金,确保项目落地;全力推动项目,将其顺利列入各区“十大民生项目”之列。
最后是加强督查,组织技术、施工力量逐台检查,把关质量,并督促中标单位确保进度;建立督查制度,从最初的“周报制”“月度会议制”,到冲刺阶段的“日报制”,形成体系,一以贯之。